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小众毛坯装修风格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小众毛坯装修风格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精工GS, 全名Grand Seiko, 又名“大精工”,“冠蓝狮”。是除精工旗下贵朵外亚洲制表水准的巅峰。精工GS 对于指针,盘面,表壳的做工无可挑剔,指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日本的武士刀,锋利,尖锐。同时精工GS 也是指针做工最好的表企之一,对于盘面的设计更是别出心裁。GS 不但做工好,机芯的打磨也十分精细,漂亮的无可挑剔。无论是手动机芯,还是自动机芯,打磨极致,具有很强的观赏性,精工GS 也常使用背透设计,将美丽无可挑剔的机芯展示的一览无遗,让GS粉丝们大饱眼福。售价方面GS 就显得“很不精工”,机械款从小几万到大几十万不等,石英款也在小几万区间徘徊。精工GS是不折不扣的低调实力派,正所谓懂表的不一定买GS ,但买GS 的一定懂表。“独特,细腻,极致”不但是精工GS 的品牌形象,更是亚洲制表文化最合适的代名词。精工GS 很好的证明了制表实力不一定非要通过做低价的陀飞轮,廉价珐琅表,通过强行抬价来凸显自己的实力,精工GS的成功,绝不偶然,干最低调的事,做最极致的表,俘获最懂表人的心。
GS 再好,再香依然叫好不卖座。表诉认为真正的原因是:叫好都会叫,大家都长嘴了。但当真正出手掏钱的时候大家好像都没有长手。即使你不懂表但依然想买一块高质量省心又流行的腕表,劳力士的这个鬼,那个鬼也许是不错的选择。但GS 的存在仅仅服务于那一小拨真正懂表,爱表敢叫好并且敢于出手的人。
GS是表诉心中永远的那一抹初雪,唯一的那一把利剑。
--------------------
关注“表诉”,一个由腕表发烧友运行的专业钟表头条号。一个敢说真话敢谈好表的专业钟表自媒体。聪明人在一起说人话,玩好表。
叫不叫座我不知道!但我手上就有5-6块!前面陆陆续续出了10来块!都是老款深色面的!!这种表一般都是比较低调且懂表的人戴的!还是那句话!每个玩表的心里都有一块GS!
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精工这个品牌吧,但是对于精工GS能了解的却是少之又少了。很多喷人都觉得精工GS号称“亚洲劳力士”觉得很可笑,其实并不是这样,在品牌知名度方面,精工GS确实不如劳力士,但在机芯工艺上,完全不输于劳力士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精工GS之后,再来下结论吧。
在1960年,日本精工以“最高级的平凡”为设计理念,推出了旗下的高端系列Grand Seiko。随后征战瑞士,在瑞士天文台走时竞赛中夺冠,刷新了历史记录,为了一代经典。于2017年,冠蓝狮从精工旗下剥离而出,成为了一个完全独立的品牌;在此之前,冠蓝狮最初只在日本及少数地区发型,甚至到了2010年,精工才开始面向全球市场。
冠蓝狮的主力机芯是spring drive机芯。在2004年,精工推出了最重要的一枚spring drive机芯9R65,9R65是pring drive中第一枚自动上弦机芯,并使用在冠蓝狮上。从2004年起到现在,spring drive机芯的9R系列,一直用在冠蓝狮上。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spring drive 9R65机芯。
9R65 Spring drive机芯,自动上链,一共有30颗宝石轴承。9R65机芯的动力储存是72小时,并且使用了精钢标志性的“魔术杆”自动上弦机构。9R65机芯的走时精准度非常的高,可以达到每天误差在+1/-1秒,每月误差+15/-15秒。9R65是现在冠蓝狮spring drive 型号中的主力机芯。后面推出的机芯都是在9R65的基础上开发的;其中比较亮眼的是9R15,在9R65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了走时精准度,达到了每天误差在+0.5/-0.5秒,每月误差+10/-10秒。
总的来说,精工GS其实是非常不错的,只是由于品牌的定位以及营销的问题,并没有说特别的出名。但是就机芯的设计以及质量、走时等方面来说,精工GS在这边方面绝对是不输劳力士等品牌的,称它为“亚洲劳力士”一点都不为过。
不过在外观设计上,第一眼看下去确实很平凡,很多可能都会认为这个一个普通的精工手表,但仔细的去看会发现在表盘设计上,以及各种细节处理,都是非常的细腻的,做工精致,这就是一个比较低调但实力强大的腕表品牌,比较适合那种喜欢低调内敛,又要有良好的质量的表友。(图片cr网络,侵删)
在我看来,它连叫好都谈不上。
它家的机械表机芯,从设计上来说,在ETA水平之下,打磨也只是背透部分。
心思大多花在表盘表针的打磨设计上了。
它会让我想起“人类高质量男性”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众毛坯装修风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小众毛坯装修风格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dmrww.com/post/42636.html